特别策划之中国摇滚三十年十一篇
★纪念已逝的中国摇滚人
壹:刘浪的话
几年前,就一直有这筹划,做一期纪念已逝中国摇滚人的专题。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即便,仅仅的一颗铺路石子,在后人前行的路上,如果缺了,也可能就崴了脚。
崴了脚,可能,就影响到自己整个职业生涯,改变人生。
即便,这颗石子微小,微小到似乎可以忽略。可,一个行当,就是由千千万万个看似可以忽略的点组成,构成。也正是这些“点”的衬托,才有了一线、主流、奔向主流,才有了那些曾经做死梦也梦不到能挣到那么多钱的明星、坐台明星、摇滚明星,才有了拿走一场音乐节绝大部分酬劳仍意犹未尽的大碗、压轴大碗、摇滚大碗。
我曾经写过: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是,英雄,自己应该永远记得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这很难,一个人江湖、经济的天差地别,不变,是不可能的,一直记得出处甚至极偶尔还会记起出处的,有几人?我们也见惯了、听多了火起来之后,连人格都变了的人和典故,但还佯装高尚。
这不是错。
混出来不是错,想混出来也不是错。混出来了,又拼命往体制和主流圈挤,自己打自己脸,更不是错。
错的,是这个行当千千万万听者、爱乐人,过于相信那些“混出来的人”曾经其实的假装赤诚。
好吧,那就,即便是这些“英雄”进步阶梯上,踩过的视如无物,我,也要记录。
我记录了五十位摇滚人、音乐人,虽然,他们的离世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没到常人意识里正常的生老病死年纪。
他们离世,有的波澜不惊,有的蔚为壮阔。但不管怎样,在亲友心中,留下的,都是永远的痛。
何况,他们,在自己其实相对短暂的职业生涯,都书写了抒写着属于自己、属于一个时代的辉煌。
限于触角,本期专题记录的都是我能够了解到的业内逝者。肯定,还会有一些我的触角之不所及,他们,一样会是思念或懂他们的人内心里的英雄。除了抱歉,我更希望,这个触角之不所及的“一些”,越少越好。
并且,每个城市,或许都会有逝去的中国摇滚这个行当曾经的从业者,我非常想把每位逝者都记录到。但,即便大量繁复工作,也不太现实,也不容易实现,很抱歉。如果哪位朋友有这方面讯息,且乐于提供,请后台联系或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