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闻发布会临夏感恩奋进七十年牢记嘱托再 [复制链接]

1#

9月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临夏专场。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马相忠,围绕“感恩奋进七十年牢记嘱托再出发为不断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布会现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郭锦诗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郭锦诗

发言人

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

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马相忠

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万(常住人口.88万),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临夏的州情特点,可以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描述。首先,这里是一个久负盛名的“旱码头”。临夏历史上就是一个有名的商埠,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享有“西部旱码头”、“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中原农区向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背靠兰州、面向藏区,是内地连接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商贸流通繁荣活跃,临夏人成为藏区与内地贸易的主要承担者。

其次,这里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博览园”。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彩陶王”就出土于临夏,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自秦汉以来就设县、置州、建郡,中原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格局,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中国砖雕文化之乡”。走在临夏的大地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印记。

第三,这里是一个人气飙升的“打卡地”。“打卡地”这个词源于网络,也是年轻人们爱说的。我在这里借用过来,就是临夏旅游业的生动写照。临夏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既有“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马家窑文化、炳灵寺石窟等绚丽多彩的文化名片,还有占据六项世界之最的和政古动物化石,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这两年来,临夏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各类景区景点不断上档升级,八坊十三巷、大夏河三十里风情线等旅游新地标人气爆棚,临博会、牡丹文化月、唐汪杏花节采摘节、和政梨花节等节会活动越办越好,手抓羊肉、盖碗茶、酿皮子、甜胚子等特色小吃更是让来临夏的朋友们赞不绝口、回味无穷,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临夏的对外形象和美誉度,一个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美丽的新临夏展现在世人面前。

年新中国成立,临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当家作主成了主人。年11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开启了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70年来,在*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民族地区的面貌、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曲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瘠走向繁荣的华彩乐章。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重视临夏的发展特别是脱贫工作,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临夏州视察调研,到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重要指示,汪洋主席4次到临夏、3上积石山,蹲点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极大地提振了全州上下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力量。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饮水思源、感恩奋进,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临夏发展同全国一样,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临夏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绝对贫困的帽子即将摘掉。

70年来的临夏发展史,就是一直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最初的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近40年的扶贫历程中,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多万,这对我们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民族贫困地区来说,无疑创下了一个奇迹。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临夏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从年底的73.3万人减少到年底的16.3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2.2%下降到8.97%,临夏市实现脱贫摘帽,个贫困村脱贫退出。

二是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70年来,临夏各族人民积极探索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进步的历史性变化。与年相比,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增长倍,大口径财政收入32.34亿元、增长倍,农业总产值59.7亿元、增长95倍,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88亿元、增长倍。

三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们都说临夏更好更美了。

70年来,*和国家对临夏给予了巨大扶持,帮助建成了一大批交通、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康临高速、临合高速、兰州至永靖一级公路相继通车,引黄济临工程建成通水,临大高速开工建设。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年底全州建成区面积达62.1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6.02%,各县新县城拔地而起,临夏市大夏河畔的“三馆一中心”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现代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加强,干旱半干旱山区基本实现了梯田化,多处灌区保证了60多万亩土地灌溉,建成了2万多处农村饮水工程。行政村修通了水泥路,实现了动力电和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全覆盖。

四是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州初期,全州人均收入仅有46元,到去年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元和元,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以教育、医疗为重点的公共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人均受教育年限从不到1年提高到8.1年,青壮年文盲率从90%下降到1.32%,办成了自治州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看病更有保障了。同时,文化、体育、养老等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群众的日子过得比较舒心、比较幸福。

五是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之花在临夏大地娇艳盛开。

临夏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年来,我们坚持用*的旗帜团结、引领和凝聚各族群众,全面贯彻*的民族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示范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植根在了各族群众心中。年,临夏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现在的临夏,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不是信教群众,大家都自觉听*话、感*恩、跟*走,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浇灌团结之花。

70年来,对自治州的每一次进步,我们都倍感欣慰,对发展中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我们都无比珍惜。我们也深切感到,临夏今天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全州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现在,临夏正处在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时隔6年后再次到甘肃视察调研,并在省委省政府汇报会上多次提到临夏,这是对全州上下极大的精神鼓舞。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不断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贫困一直伴随着临夏的发展,*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也一直十分重视临夏的脱贫攻坚。刚才,书记在发布的时候,谈到了临夏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现在到年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只剩不到2年的时间,请再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郭鹤立:首先感谢你对临夏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