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刚过,甘肃省康乐县苏集镇古洞沟村,清晨还透着丝丝凉意。吃过早饭,老支书马成元像往常一样踱着步子往村外的蜂场走去,家里的6箱蜜蜂得放出去采蜜。古洞沟村海拔米,四面环山,背风向阳,而且地势高,气候相对干燥,是天然的养蜂基地。在养蜂基地,马成元戴着防蜇面网轻轻打开蜂箱,取出一块蜂巢,黄澄澄的蜂蜜在阳光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再有几天,就能割蜂蜜了!”马成元说。养蜂是当地一项传统特色产业,也是不少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过去苦于没有合适销路,高质量的蜂蜜没有好的销路。“大伙儿自己割自己卖,蜂蜜就用塑料桶装着,除了给当地超市和小商店供应,还在集市上吆喝着零售。”马成元告诉记者,一年到头也没挣多少钱。今年4月,中建二局安装公司驻村扶贫干部金鹏程驻村以来,多方考察村里的优势产业,迅速找准制约村里产业发展难题。“尽管这里养蜂条件优越,但村民生产方式粗放,产品未加工,品质难以保障,而且山大沟深,市场信息缺失,销路短缺。”金鹏程说。精准把脉后,才能对症下药。金鹏程等驻村帮扶干部随即联系协调康乐县一家成熟的电商公司,帮助村民收购蜂蜜。这家企业将收购的蜂蜜通过精加工、灌装等,土蜂蜜摇身一变,成了高大上的“液体营养黄金”,加上成熟的物流配送体系,如今,康乐土蜂蜜飞出大山,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们眼中的抢手货。“只要打个电话,动动嘴皮子,就能卖完。”马成元算了一笔账,按70元一斤收购,斤蜂蜜就将近3万元,这比过去在黄土地上刨食强多了。金鹏程(右)与康乐县商务局局长王永锋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现在直播带货这么火,我们也应该试试”。6月30日,金鹏程与康乐县商务局局长王永锋联袂出镜,把康乐土蜂蜜和系列农特产品搬到直播间,短短两个小时帮助村民实现收入10万元。有了合适的销路,产量自然要跟上去。据了解,过去古洞沟村养殖中华小蜜蜂余箱。今年,马成元和金鹏程一起合计,发动大家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预计年年底蜜蜂养殖量达到箱,康乐本地土蜂蜜产量超5万斤,直接收入可达万元。据了解,自年中建二局安装公司“抓*建、促扶贫”与古洞沟村结对共建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1.35万元。在帮助古洞沟村培育壮大养蜂产业的同时,还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修建了村委会文化广场,新添了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目前从村里连通3社到4社的危路护坡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再过一周,当地村民即将告别坑坑洼洼的土路,走上硬化水泥路,加快走出大山、奔向小康的步伐。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建二局安装公司扶贫工作组深入调研古洞沟村养殖、种植、劳务输转、就业等具体情况,先后派驻的2名驻村干部持续跟进扶贫工作,对4名“脱贫先锋”进行表彰,“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感化身边人”的方式激励其他群众激发内生动力,自力更生拔穷根,村民的致富思路更加活泛了。青山绿水间,致富新风吹遍了古洞沟。(记者王铭禹王东坡)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编辑:胡妮娜责编:马志涛审核:范海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