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69871.html大山深处的白土窑村,一直以来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全县24个挂牌督战村之一。近年来,村上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一幢幢大瓦房、美观的文化墙,整洁亮丽的农家院落、标准化卫生室......一个“曾经干部谈起头痛、群众说起摇头”的落后村庄,如今,处处呈现出一幅旧貌“焕”新颜的喜人景象。拆旧屋,盖新房,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是马黑麦一家人最大的心愿,然而长年守着大山,靠天吃饭,一年的收入也就勉强度日,盖新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从搬到新的易地搬迁点后,马黑麦一家人告别了住了大山深处的土坯房,圆了他的新房梦。“现在跟以前相比都变好了,村委也在家跟前,卫生室也在家跟前,家里的学生上学也方便了,今年家里种了3亩油菜,也养了牛,以前我的房子也不好,现在的家修的也好,修的也亮堂,新家具也买上了,国家的政策好,以后我们要尽力争取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掌子沟乡白土窑村十社村民马黑麦对记者说。“短期脱贫靠劳务,长期发展靠产业”。为了更好地实现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白土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集中养殖的方式,统一修建标准养殖圈舍,同时,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油菜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亩,亩均收入元左右。贫困户马忠山是一名退伍老军人,今年67岁,家有7口人,5个人没有劳动力,只靠儿子一人务工,他告诉记者,从大山深处搬到集中安置点,住进现在的新房子里,他和老伴也养起了牛,还不耽误照顾3个小孙子,儿子儿媳外出打工,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的,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并且坚信自己能脱贫。马忠山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居住分散,家里的房子也简陋,搬上来以后房子明亮,道路四通八达,电通了,水通了,各种条件都好了,学生上学也比较方便,我们要是生病了,上医院看一下也方便了,以前在旧宅的时候,万一生病了要用架子车拉到通车的地方,交通非常不便,现在搬上来以后,跟以前不能比了。我们家缺乏资金,缺乏劳动力,一直发展不起来,后来,在缺乏资金的问题上,国家给我们解决了,我们开始踏上了产业发展的路子,年初到现在我们盈利了四万多,年我们争取要用强劲的步伐脱贫,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从现在看,大有希望,能脱贫。”白土窑村第一书记张鸿业告诉记者,年白土窑村贫困发生率为49.2%,如今的白土窑村变了,人居环境变美了,配套服务齐全了,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近几年卓有成效的脱贫措施,目前贫困发生率下降至8.7%,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今年我村大力发展油菜种植,全村共种植油菜亩,目前已进入收获期,有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从年至今,我村共有68户易地搬迁户,其中,本村安置54户,双城安置14户。三是全面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尤其是扶持养殖业和牛肉拉面产业,目前已落实产业奖补资金90户63.1万元。四是狠抓劳务输转工作,今年我村输出劳务人员人,其中,建档立卡户人,预计劳务收入达到万元左右,争取实现劳务输转人数、劳务收入均高于去年。五是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目前我村已组织实施户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六是全面做好创业贷款和小额信贷工作,全村共发放创业贷款户万元,小额信贷1户5万元,扶持发展牛肉拉面产业22户、养殖业95户,做到了应贷尽贷,有力助推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健康发展,下一步,我村将按照县上提出的娶媳妇、吃宴席的标准,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与全国、全省、全县一道实现如期脱贫。”白土窑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鸿业对记者说。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问题的有效举措,是促进深度贫困人口“挪穷窝、拔穷根”的有效办法,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白土窑的群众搬出来了,也住得稳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白土窑村的明天会更好。记者:王生红李生洁
责编:张少春
监制:张桂红
总监制:王兴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